
下午参加了某个培训,除了直接领导,还有几个上级领导也都做了“重要讲话”。其实每个人手里都发了文件,里边交代得十分具体周详。你方唱罢我方登场,一则显得高度重视,二嘛,这存在感刷的倍爽儿。
说是重要讲话也好,英明指示也罢,不过是文件内容的重复与强调。你说三点,我讲四点,他再补充五点。而在这三点四点五点中,重复交叉往往而是。李白在《蜀道难》中三次写道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,和今天这样的培训可谓异曲同工,都有循环往复一唱之叹之妙,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。
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彻底地贯彻执行文件精神,领导们可谓准备充分用心良苦。讲一个不能迟到,便运用了列数字,作比较,打比方,举例子等说明方法。底下坐着听讲的,可都是承担着“传道授业解惑”育人重任的老师们啊,你们不感到羞愧脸红吗?
天气闷热得很,时间又过得好慢啊,于是免不了一些呵欠,摇头,叹气和窃窃私语等不和谐现象的冒出。领导环视四周,义正辞严:大家都是老师,应该懂得相互尊重。
此言深得我心,我不禁露出钦佩的眼神,频频点头,连声叫好。是啊,互相尊重,若都能做到,早就天下太平了。中央早就提出要整改冗长的会风,今天你依然嘚吧嘚吧叽叽歪歪尽说些很有道理的废话,还不让人难受一下,宣泄一下,你又尊重了谁?
当今流行一句话:没文化,真可怕。无知则无畏,有的没有文化的人的确可怕。殊不知可怕的,还有只有一点点文化,又要装的很有文化的家伙。怎么装呢?文化不够,屁话来凑。而一旦屁话多过了文化,便沦为碎念唠叨,离真正的“讲话”还有天壤之远。水平差层次低,其声聒噪,其味难闻,使人容易有不想尊重,改而捂耳捏鼻的冲动。
老子云,大音稀声。话不在多,讲清楚就行。言简意赅是底线,微言大义则可以追求。既然是花了大家时间来开会,我们也不提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的过分要求,但“少说几句”的基本诉求,还请台上的大人们百忙之中抽空顾及一下。
屁话,文化,岂可混为一谈?做领导也好,做老师也罢,做什么都好,且让我们:
多学文化,少说屁话!